“天宮課堂”第一課日前開講,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、王亞平、葉光富在空間站面向全球進行直播授課。這次授課意義非凡,激發了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。
助力弘揚偉大航天精神。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,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。載人航天工程是當今世界高新技術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,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,在這其中流淌著的航天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。問鼎蒼穹心向黨,筑夢太空踐使命。幾代航天人勇擔重任、矢志不移,始終秉承航天報國、科技強國的使命情懷,將中國人千年飛天夢想化為現實,創造了從一人飛天到多人飛天、從艙內實驗到太空行走、從單船飛行到組合體穩定運行的偉大奇跡,書寫了中華民族征服太空的燦爛篇章?!疤鞂m課堂”對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,有著直接顯著的重要意義,我們通過直播能夠親眼看到,中國載人航天精神就如同“夜空中最亮的星”,照亮了整片浩瀚宇宙。
展示大國科技自立自強?!疤鞂m課堂”能夠成功開展,依靠的是我國航天科技的硬實力,展現的是中國人的自信自立自強。與地面授課相比,太空授課也需要更加精細的準備。從工程技術方面來講,“天宮課堂”首先要保障通信鏈路視頻清晰不卡頓;從輔助教具方面來講,課程中教具需要通過天舟貨運飛船或隨神舟飛船乘組送上空間站,因空間有限,授課教具的重量、體積都需經嚴格設計和考慮;從課程實操方面來講,由于失重環境的影響,航天員在失重條件下攝像如何保持穩定,教具在失重條件下如何正常使用都需要反復練習。正是有中國科技實力的跨越式發展,有祖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,有全國人民的支持和關注,為這一條荊棘之路,開辟了不斷超越創新的動力。
激發廣大青少年科學興趣。8年前,天宮一號飛行器上航天員王亞平在航天員聶海勝、張曉光協助下就進行了首次太空授課,全國6000余萬中小學生觀看授課直播。如今當年的學生有的已經畢業,有的甚至成為了航天人,航空教學的成果之花早已盛開,此次“天宮課堂”開講,是對過去的延續,也是對未來的啟迪。我們的航天英雄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,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、物體運動、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,并采取天地互動方式,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,傳播載人航天知識。廣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嘗試開展相關實驗,從天地差異中感知宇宙的奧秘、體驗探索的樂趣。這極大增強了中小學生對宇宙探索、物理學、數學等方面的興趣,不僅能提升中國航天的人才梯隊建設,對推動國家在工程、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發展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。
飛天夢遠航,科學夢無窮。親眼目睹星河浪漫,也許會對一個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影響,這就像種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,愛上航空、飛船、行星、宇宙、科技。星空浩瀚無比,探索永無止境,面向未來,讓我們繼續勇攀高峰、砥礪前行,積極推進中國科技創新發展,助力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創造新的輝煌。